介紹: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美國第37位總統(tǒng),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附近的約巴林達鎮(zhèn)。1946年,尼克松當選為美國眾議院共和黨議員,開始步入政界。1950年當選為美國聯(lián)邦參議員。1952年,他作為艾森豪威爾的競選伙伴,當選為美國副總統(tǒng),任副總統(tǒng)4年。1956年他再度當選為美國副總統(tǒng)。1960年尼克松競選總統(tǒng),以微弱票差被約翰·肯尼迪擊敗,又在1962年競選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時落敗而暫時離開國家權力中樞。1964年再度競選總統(tǒng)失敗。競選失敗后,尼克松先后在洛杉磯和紐約從事律師工作。 個人喜好 星路歷程 1968年尼克松重返政壇,在當年的美國大選中,他擊敗民主黨人漢弗萊和獨立競選人華萊士,當選為美國第46屆(第37任)總統(tǒng)。1972年1月連任第37屆總統(tǒng)。執(zhí)政后,尼克松對內的目標是抑制通貨膨脹,重振美國經濟。對外,提出尼克松主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直接接觸。 尼克松于1972年2月首次訪華,打開了兩國關系的大門,成為訪問中國的第一位美國總統(tǒng)。訪華期間中美兩國政府發(fā)表了著名的《上海公報》。尼克松為打開中美關系大門并為改善和發(fā)展中美兩國關系作出了重要貢獻。1973年,結束了越南戰(zhàn)爭。同年,蘇聯(lián)領導人回訪美國,雙方宣告冷戰(zhàn)結束。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自動辭職的總統(tǒng)。 在尼克松的任期內,將美國軍隊撤出了越南,逐漸結束了那場使國家陷入危機的戰(zhàn)爭。透過乒乓球活動嘗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并支持中國進入聯(lián)合國,史稱“乒乓外交”,改善了中美關系。尼克松于1972年2月訪華,是美國總統(tǒng)第一次訪問一個同美國沒有正式外交關系的國家,對中國的7天訪問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訪華期間中美兩國政府發(fā)表了著名的《上海公報》。尼克松為打開中美關系大門并為改善和發(fā)展中美兩國關系作出了重要貢獻。中美兩國關系正?;?,美中蘇三角外交的態(tài)勢開始形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決定國際形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謂“水門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在華盛頓水門公寓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查獲的竊聽事件。當時(6月17日凌晨2點30分)有5人被捕,他們帶著手套、電筒、復雜的偷聽工具和電子竊聽器。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尼克松吩咐查爾斯·科爾森去搞民主黨全委會總部主要負責人拉里·奧布賴恩的情報。可是,由于民主黨對此早有提防,而中央情報局又自始至終監(jiān)視著竊聽者的行蹤,所以竊聽者的一切努力都敗露了。這件事發(fā)生在美國總統(tǒng)競選期間,后來追究到“總統(tǒng)競選連任委員會”中的官員們,一些政府官員先后辭職了。其他一些官員,包括前司法部長約翰·米切爾,前白宮辦公廳主任霍爾德曼、前內務部總顧問埃利希曼,由于極力掩蓋這個事件而觸犯了法律。尼克松則否認這個事件和自己有任何瓜葛。但是法庭強迫他交出那些表明他實際上企圖逃避調查的錄音磁帶,結果他不得不把磁帶交了出來。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對零票通過了對尼克松不利的裁決。與此同時,報紙社論發(fā)出要他辭職的輿論,國會也不停地呼吁,要對他進行彈劾。尼克松于8月7日在給霍爾德曼打電話,告訴他已決定辭職時,他說:“我簡直得不到國會的政治支持,而我要繼續(xù)擔任總統(tǒng)是需要這種支持的。我不能眼看由于6個月或更長時間的彈劾審判,國家陷于分裂,我們的對外政策遭到破壞?!庇谑撬诘诙煨嫁o去了總統(tǒng)職務。1個月之后,尼克松被赦免一切與“水門事件”有關的罪名,而20名自認為是代表總統(tǒng)采取行動的總統(tǒng)下屬人員都被定了罪。 1993年4月11日,美國第37任總統(tǒng)尼克松最后一次訪問中國。因當時的中國政府怕引起外交事件,所以當時中國的媒體對此只做了有限的報道,這些報道一個也沒有作為重點,更沒有一個放在頭條位置。尼克松曾在后來的談話中對此表示過不滿,但他已不是美國權力塔尖上的那個人,不滿也只能不滿了。后來這次訪問被詳細地記錄在《冬天里的尼克松》一書里,對出訪背景、訪問行程、與誰談過話、到過哪些地方都敘述得清清楚楚,多少彌補了尼克松的一點缺憾。這本書的作者就是陪同尼克松的女助手莫尼卡·克羅利。莫尼卡之所以能成為尼克松晚年最得力、最親近的女助手,有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1989年5月,剛滿20歲,就讀于柯爾格特大學的莫尼卡,在一位教授的建議下讀完了尼克松的新書《1999年:不戰(zhàn)而勝》,其中的外交思想對她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她馬上寫了一封長信寄給尼克松,信中表達了她的許多外交見解以及對尼克松的不同意見。暑假過后,莫尼卡竟收到了尼克松的親筆回信,對她的信大加稱贊,并承諾在適當?shù)臅r候與她當面討論美國的外交政策。10月2日,莫尼卡如約來到新澤西北部尼克松的辦公室,和他就與美國有關的國際政治問題面談了兩個小時,從此這個比尼克松小56歲的美國女孩走進了尼克松的工作和生活中,直到他在1994年中風去世。在尼克松最后的四年里,莫尼卡“成了他一個專職的知己的女友,成了他允許進入自己營造的避風港的少數(shù)人之一”。莫尼卡陪尼克松到國內外旅行,準備研究和講演的資料,與他一同討論有關事件和他的思想、觀點,“有時干脆同情地傾聽他的訴說”,不僅幫助尼克松順利地完成了他的最后兩部著作《只爭朝夕》和《超越和平》,而且在他死后又獨立完成了《記錄外的尼克松》和《冬天里的尼克松》,使得尼克松的晚年生活得以生動、真實地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尼克松是美國歷史上頗有爭議的總統(tǒng)之一,即使是在他辭去總統(tǒng)職務之后甚至去世以后,美國人對他的關注和評說一直不斷。尼克松出身寒門,做過律師,當過海軍,最高軍銜只是個少校。但他是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二戰(zhàn)結束后第二年就當選為國會議員,此后連續(xù)當選,并于1952年,在他只有39歲的時候,成為艾森豪威爾的副總統(tǒng),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幾個副總統(tǒng)之一。1968年他再次被共和黨推選為總統(tǒng)候選人,并漂亮地擊敗了對手,成為美國的第37屆總統(tǒng),入主白宮。然而就在他連任初期,可惡的水門事件絆住了他的手腳,讓他越陷越深,以至于最后不得不辭去總統(tǒng)職務。辭職時的尼克松已61歲,一般而言應該長期隱居,安度晚年,可尼克松不是這樣,他要做一件看來幾乎沒有可能實現(xiàn)的事情——用另一種努力改變他在美國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挽回自己的聲譽。在此后20年的時間里,尼克松不斷反思自己,積極參與國際間事務,為美國的在任總統(tǒng)出謀劃策,在國內外講演數(shù)百次,寫出了包括《尼克松回憶錄》、《六次危機》和《領導人》在內的8部暢銷書。 這期間,每年的6月17日——水門事件的紀念日,對尼克松來說都是一個痛苦的關卡,因為許多媒體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來反思那段對尼克松來說極不光彩的日子,不斷有新的錄音資料公布出來,記者會在不同的場合發(fā)出攻擊性的提問責難尼克松。尼克松以極大的耐心和真誠的悔恨來求得公眾的原諒,并用實際行動來等待時間的裁決。他的行為終于讓美國人感動了,他重新贏得了人們的信任。這也是尼克松真正打動少女莫尼卡的地方。 1994年4月18日傍晚,尼克松在新澤西家中突患中風,當即被送往康奈爾中心急救。21日下午起,他陷入“深度昏迷狀態(tài)”。22日在紐約康奈爾醫(yī)療中心逝世,享年81歲。